学会动态 | 学会开展走访交流活动和专题研讨会活动
发布日期:2024-09-11 来源: 阅读: 405
深圳市以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业,打造“深圳建造”品牌,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为此,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9月6日组织了“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走访交流活动,9月8日组织了“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两次活动汇集了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通过实践探索和深入研讨交流,为激发建筑业发展新功能、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
系列主题观摩活动(第二期)
为进一步了解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模式和相关产业的最新动态,探索未来合作机会,学习借鉴相关企业在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智慧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专业鉴赏、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探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9月6日,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以“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系列主题观摩活动(第二期)。学会党支部书记、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广东省勘察设计大师、中建科技首席设计师孙占琦大师,学会秘书长赵泽毓,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肖蓝,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院长田志民,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璐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洪东及学会专家、理事单位代表等一行20余人,共同前往前海合作区,对桂湾公园和前海博物馆项目(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上述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前海建投)参观走访,当日下午前往玛丝菲尔总部中心项目参观走访。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在前海建投安全质量部(技术中心)和公共环境公司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桂湾公园,对公园主题特色、景观设施、绿地生态、智慧化和生态岸线等方面展开参观交流。
△合影留念
在桂湾公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深入了解了桂湾公园在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修复打造的景观布局。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对其在公园绿地数字化、智慧精细化动态管理等方面创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随后,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走进中建科工承建的前海博物馆(原国深博物馆)项目工地,开展了一场关于智能建造实践的深度交流活动。此次访问旨在共同探讨和学习前海博物馆项目的绿色低碳与智能建造技术在现代化建筑工地中的应用。
在交流活动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了前海博物馆项目的施工现场。中建科工项目团队详细介绍了他们在装配式、焊接及除锈机器人、光荷储充等绿色发展、智能建造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通过实地参观,学会一行亲眼目睹从自动化机械焊接机器人的精准作业,到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全面应用,再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建造,进一步对前海博物馆项目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下午,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走进由江苏华建公司承建的玛丝菲尔总部中心参观,实地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本次走访邀请到江苏华建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任斌和江苏华建深圳分公司七处二工区主任、玛丝菲尔工业厂区项目经理唐兵带领参观,详细讲解了玛丝菲尔总部中心的设计理念、结构创新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在走访交流过程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同前海建投、中建科工、江南管理在前海博物馆项目部展开座谈交流,针对该项目在绿色建造及智能建造技术实施应用情况进行学习研讨。
△会议现场
中建科工前海博物馆项目总工程师苏相岗对前海博物馆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目标、项目设计理念进行分享,并详细介绍了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造技术,如光储直柔一体化系统等,同时对项目结合BIM、CIM平台和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项目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会上与会的各方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续等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座谈交流
概况
前海桂湾公园是前海水城规划一湾三指生态骨架中重要水廊道之一。它位于前海桂湾及前湾片区中间,是前海对标世界著名水岸城市建设的水廊道公园。桂湾公园总共45.27公顷,全长1.9公里,中央水域约占1/4,两岸红线宽约230~240米,中央主槽约40米,是一个一河两岸一岛多层级绿地的带状城市公园。
△ 桂湾鸟瞰 ©Holi河狸-景观摄影
主题特色
桂湾公园作为前海建造的第一个中心城市公园(水廊道公园),同时承载着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修复的双重使命。公园以“绿芯”为主题,以典型“线性”手法布局构造空间。生态修复与多样活力,两者相辅相成打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既绿色生态又公共活力的绿色公园。公园塑造包含多元亲水、活力设施、生态修复、海绵城市、数字公园五大特色。
景观设施
公园中总共布局23个主题景观,观秀大台阶、红树迷宫、林荫课堂、湿地花园、林冠漫步、草坪攀爬墙、林荫曲径、秋千花台、露天剧场、海天沙滩、海风露台等;规划9栋服务建筑(已建成1栋,在建3栋),如雕塑般隐于公园中服务于游客;4座步行景观桥,高效链接公园两岸成特色风景线;3座浮力码头,为市民提供水上游览服务;2个地下车库,为市民提供超537个停车位,走出车库即可享受公园。
△ 服务建筑周边环境融合 ©Holi河狸-景观摄影
绿地生态
公园绿地约25万平方米,包含淡水湿地约1.81万平方米,海水湿地(红树林护岸湿地)约5.13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约74%。布局热带雨林、季节花林、湿地花园等多种生态空间,选种超120种约6000棵乔木,其中开花乔木约1800棵,红树林区种植6种真红树、7种半红树。
△ 咸水湿地 ©Holi河狸-景观摄影
智慧化
公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态公园营造技术,实现公园绿地数字化、精细化动态管理,建立公园大数据,用智慧方式建立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设置智慧管理及服务平台、建立植物健康档案、水位预警系统、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示范等。
红树林生态岸线
桂湾河向西连通前海湾,是一个潮汐海水河道,设计师利用现有河岸条件在沿河水岸设计种植带状红树林形成生态护岸,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如今的桂湾公园在前海呈现了近两岸近4公里的自然潮间海带岸,拥有滨海湿地面积约55000平方米,其中,红树林营造面积达40000平方米,其余30%占比的滩涂和浅水区域,重新构建了红树林、潮沟、裸滩和浅水区等生境的完整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各类海洋和潮间带生物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环境。
△ 红树迷宫眺望平台 ©ZC Studio
概况
前海博物馆(原国深博物馆)是深圳市规划建设的重大文体设施之一,项目已连续五年(2020-2024年)列入市重大项目,2024年首度列入省重大项目。项目的建设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深圳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及全球区域文化中心,有利于提升深圳市综合文化水平,带动深圳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 鸟瞰效果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
全国首创近百米拱结构钢梁运用
南北立面利用五层~天面层共三层的高度布置钢管混凝土拱架结构,由钢管砼拱、下弦水平钢拉梁和竖杆组成自平衡体系。圆拱跨度约95m,高度23m,下弦拉梁内6根预应力钢绞线,共施加预应力2800t。
△结构图
逐层外扩倾斜式巨柱+挑檐结构
整体建筑造型呈现飞檐出挑强烈、主体结构上大下小的特征。倾斜巨柱截面最大尺寸2000X2000X50,底板~5层楼面为X、Y向均向外倾斜7.78°,5层楼面以上保持在竖直平面内、X向向外倾斜23.07°。逐层外挑挑檐层数越高悬挑跨度越大,屋面层大悬挑达到40m,另加悬挑20m的立面造型。
△结构图
智能测量——激光测量,点云扫描
此类装备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取主体结构的实体点数据。扫描形成的关键点云数据如拱脚节点、挑檐节点等与BIM模型进行匹配复核,复核构件加工的准确度和安装的精度。
△扫描图
建筑机器人应用
项目钢结构等装配式构件体量大,安装施工时间长,精度控制要求高,针对“危繁脏重”作业,应用了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激光除锈机器人。通过可方便拆卸组装的导轨,实现机器人对大尺寸箱型柱/箱型梁结构等的自动焊接。采用脉冲激光,搭配高质量光纤传输线缆,电光转化率高,除锈效率为角磨机除锈的2.1倍,适用于焊接前坡口位置除锈、探伤前除锈、曲面除锈等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现场也应用了智能扫描机器人、混凝土振捣机器人、智能打磨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
△建筑机器人
BIM+VR后端管理
当前已采集地下、地上共计70个测量点位数据,通过BIM+VR技术,实景查看项目现场,并将施工现场与BIM模型进行1:1比对,通过模型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比对,各阶段全景模型对比,方便后台端对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偏差等查询与管理,提高施工前模拟阶段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管理平台
BIM+AR-前端指导核验
目前项目已在地下室与地上共布置约300处AR二维码识别点,AR可视化指导现场施工核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通过二维码识别,将BIM模型进行厘米级定位,1:1叠加在施工现场,可进行可视化工序模拟、预留预埋精准核验、复杂管综可视化交底与核验等,在现场进行可视化指导与核验,提升设计施工协同, 辅助项目得到“实模一致”的BIM模型资产。
光荷储充一体化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将光伏组件和临建房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模块化集成。光荷储充一体化产品通过储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算法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可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供给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钢结构智能加工技术应用
钢结构加工厂集成机器人、高精度变位机、人机交互设备等智能装备,利用机器人控制、智能分析感知系统、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钢结构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操作安全和环保要求,通过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风险,标准化生产提升构件质量生产与质量,惠州工厂共设置9条生产线,7大智能中心,186个工位,年产能达25万吨。
△钢结构加工厂
概况
玛丝菲尔总部大厦位于龙华区的大浪时尚小镇,由新西兰国宝级建筑工作室Van Brandenburg事务所设计,占地面积达到惊人的12万㎡。设计理念为“仿生”,即对自然生命形态和物质形态的仿生再塑。从空中俯视下去,整个建筑群就像一只巨鸟俯卧在树冠之上,双翅欲展,准备飞向云端之上。建筑内部每一处设计都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深敬意与灵感汲取。瓷片栈道仿佛流水旋涡般灵动,而屋檐则如树冠般错落有致,层叠的石壁则如同藤蔓般缠绕,充满生命力。此外,动物生命的元素也在建筑中得以巧妙呈现,使得整个建筑群在动静之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流动与呼吸感。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丛林世界。
△ 鸟瞰图
BIM技术
江苏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BIM技术,通过建立BIM实施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技术应用规划,实现了项目的高效管理。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涵盖了从三维建模、管综深化、设计优化、碰撞检测、净高分析、预留孔洞、施工模拟分析到算量辅助等多个方面,同时,项目团队还探索了3D扫描、3D打印、天棚结构层与装饰层“倒置法”施工技术等创新应用,以及智能建造、智能平台、绿色建造等集成应用,确保了施工的高精度和高质量,体现了BIM技术在复杂建筑项目中的全面价值和潜力。
△ BIM应用
二、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
2024年9月8日,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导,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同济大学国家土建工程中心、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实验室动物设施与装备技术分会主办,广州国家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净化中心、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广州惠勒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协办的“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星楼二号报告厅成功举办。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原副局长洪海灵,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唐振忠,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俊弛,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宋博通,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秘书长赵泽毓,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副总工程师李中卓,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刘玲等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共计百余人参会,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宋博通主持。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行业发展政策,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创新融合发展,连接人才培育、科研创新和技术应用,促进智能建造学科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共同推动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到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智能环境团队负责人刘东,广州国家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傅江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净化中心副主任、环能设计院副院长梁磊,广州惠勒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深圳壹创国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洁净室设计总监,总咨询师田耀荣等专家围绕“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专题研讨会
会议伊始,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唐振忠,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俊弛分别致词,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为本次会议奠定了基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净化中心副主任,环能设计院副院长梁磊,对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程建设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展开主题分享。同时介绍了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对未来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和热点进行了研讨和展望。
△梁 磊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智能环境团队负责人刘东,带来以“科学实验室通风技术探讨”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实验室通风工程目标是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实验工艺流程可靠执行及环境保护,支撑科研、检测及教育等低碳可持续发展。
△刘 东
广州国家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傅江南以“高水平动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GB14925-2023《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新标准颁布实施后,一些新建、改建的设施出现了新特点,为了更好的设计高标准的设施,适应我国生命医药科学研究发展所需的实验室,对高标准实验动物设施工艺设计的重点进行突出介绍,供同行参考。
△傅江南
广州惠勒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以“实验室环境控制及综合运维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为题,主要介绍了惠勒实验室环境控制及综合运维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中涵盖设备运行管理、环境安全监督、应急突发事件处理等功能板块,通过自适应控制技术监测和控制实验室环境,确保安全性与节能效果,适用于医疗卫生、科研机构、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
△王 斌
深圳壹创国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洁净室设计总监,总咨询师田耀荣,以“交叉学科背景下科研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探讨”为主题进行主题分享。她认为,交叉学科背景下科研实验室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实验室不同的功能需求、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安全性和高效率设计。本报告分享了科研实验室各学科实验室特点和规划要求设计,并总结了不同实验室对洁净度的表达方式及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全流程,对二次装修的交叉学科实验室设计和建设中的暖通、危化品存储、用电、UPS、加固、废水、废气等提供了经验数据和处理方案,以更好促进科研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田耀荣
深圳市以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业,打造“深圳建造”品牌,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为此,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9月6日组织了“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走访交流活动,9月8日组织了“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两次活动汇集了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通过实践探索和深入研讨交流,为激发建筑业发展新功能、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
系列主题观摩活动(第二期)
为进一步了解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模式和相关产业的最新动态,探索未来合作机会,学习借鉴相关企业在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智慧运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专业鉴赏、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探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9月6日,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以“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系列主题观摩活动(第二期)。学会党支部书记、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广东省勘察设计大师、中建科技首席设计师孙占琦大师,学会秘书长赵泽毓,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肖蓝,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院长田志民,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璐琨,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洪东及学会专家、理事单位代表等一行20余人,共同前往前海合作区,对桂湾公园和前海博物馆项目(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上述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前海建投)参观走访,当日下午前往玛丝菲尔总部中心项目参观走访。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在前海建投安全质量部(技术中心)和公共环境公司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桂湾公园,对公园主题特色、景观设施、绿地生态、智慧化和生态岸线等方面展开参观交流。
△合影留念
在桂湾公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深入了解了桂湾公园在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修复打造的景观布局。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对其在公园绿地数字化、智慧精细化动态管理等方面创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随后,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走进中建科工承建的前海博物馆(原国深博物馆)项目工地,开展了一场关于智能建造实践的深度交流活动。此次访问旨在共同探讨和学习前海博物馆项目的绿色低碳与智能建造技术在现代化建筑工地中的应用。
在交流活动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了前海博物馆项目的施工现场。中建科工项目团队详细介绍了他们在装配式、焊接及除锈机器人、光荷储充等绿色发展、智能建造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通过实地参观,学会一行亲眼目睹从自动化机械焊接机器人的精准作业,到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全面应用,再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建造,进一步对前海博物馆项目的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下午,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走进由江苏华建公司承建的玛丝菲尔总部中心参观,实地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本次走访邀请到江苏华建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任斌和江苏华建深圳分公司七处二工区主任、玛丝菲尔工业厂区项目经理唐兵带领参观,详细讲解了玛丝菲尔总部中心的设计理念、结构创新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在走访交流过程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同前海建投、中建科工、江南管理在前海博物馆项目部展开座谈交流,针对该项目在绿色建造及智能建造技术实施应用情况进行学习研讨。
△会议现场
中建科工前海博物馆项目总工程师苏相岗对前海博物馆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目标、项目设计理念进行分享,并详细介绍了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造技术,如光储直柔一体化系统等,同时对项目结合BIM、CIM平台和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项目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会上与会的各方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续等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座谈交流
概况
前海桂湾公园是前海水城规划一湾三指生态骨架中重要水廊道之一。它位于前海桂湾及前湾片区中间,是前海对标世界著名水岸城市建设的水廊道公园。桂湾公园总共45.27公顷,全长1.9公里,中央水域约占1/4,两岸红线宽约230~240米,中央主槽约40米,是一个一河两岸一岛多层级绿地的带状城市公园。
△ 桂湾鸟瞰 ©Holi河狸-景观摄影
主题特色
桂湾公园作为前海建造的第一个中心城市公园(水廊道公园),同时承载着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修复的双重使命。公园以“绿芯”为主题,以典型“线性”手法布局构造空间。生态修复与多样活力,两者相辅相成打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既绿色生态又公共活力的绿色公园。公园塑造包含多元亲水、活力设施、生态修复、海绵城市、数字公园五大特色。
景观设施
公园中总共布局23个主题景观,观秀大台阶、红树迷宫、林荫课堂、湿地花园、林冠漫步、草坪攀爬墙、林荫曲径、秋千花台、露天剧场、海天沙滩、海风露台等;规划9栋服务建筑(已建成1栋,在建3栋),如雕塑般隐于公园中服务于游客;4座步行景观桥,高效链接公园两岸成特色风景线;3座浮力码头,为市民提供水上游览服务;2个地下车库,为市民提供超537个停车位,走出车库即可享受公园。
△ 服务建筑周边环境融合 ©Holi河狸-景观摄影
绿地生态
公园绿地约25万平方米,包含淡水湿地约1.81万平方米,海水湿地(红树林护岸湿地)约5.13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约74%。布局热带雨林、季节花林、湿地花园等多种生态空间,选种超120种约6000棵乔木,其中开花乔木约1800棵,红树林区种植6种真红树、7种半红树。
△ 咸水湿地 ©Holi河狸-景观摄影
智慧化
公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态公园营造技术,实现公园绿地数字化、精细化动态管理,建立公园大数据,用智慧方式建立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设置智慧管理及服务平台、建立植物健康档案、水位预警系统、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示范等。
红树林生态岸线
桂湾河向西连通前海湾,是一个潮汐海水河道,设计师利用现有河岸条件在沿河水岸设计种植带状红树林形成生态护岸,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如今的桂湾公园在前海呈现了近两岸近4公里的自然潮间海带岸,拥有滨海湿地面积约55000平方米,其中,红树林营造面积达40000平方米,其余30%占比的滩涂和浅水区域,重新构建了红树林、潮沟、裸滩和浅水区等生境的完整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各类海洋和潮间带生物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环境。
△ 红树迷宫眺望平台 ©ZC Studio
概况
前海博物馆(原国深博物馆)是深圳市规划建设的重大文体设施之一,项目已连续五年(2020-2024年)列入市重大项目,2024年首度列入省重大项目。项目的建设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战略目标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深圳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及全球区域文化中心,有利于提升深圳市综合文化水平,带动深圳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 鸟瞰效果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
全国首创近百米拱结构钢梁运用
南北立面利用五层~天面层共三层的高度布置钢管混凝土拱架结构,由钢管砼拱、下弦水平钢拉梁和竖杆组成自平衡体系。圆拱跨度约95m,高度23m,下弦拉梁内6根预应力钢绞线,共施加预应力2800t。
△结构图
逐层外扩倾斜式巨柱+挑檐结构
整体建筑造型呈现飞檐出挑强烈、主体结构上大下小的特征。倾斜巨柱截面最大尺寸2000X2000X50,底板~5层楼面为X、Y向均向外倾斜7.78°,5层楼面以上保持在竖直平面内、X向向外倾斜23.07°。逐层外挑挑檐层数越高悬挑跨度越大,屋面层大悬挑达到40m,另加悬挑20m的立面造型。
△结构图
智能测量——激光测量,点云扫描
此类装备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取主体结构的实体点数据。扫描形成的关键点云数据如拱脚节点、挑檐节点等与BIM模型进行匹配复核,复核构件加工的准确度和安装的精度。
△扫描图
建筑机器人应用
项目钢结构等装配式构件体量大,安装施工时间长,精度控制要求高,针对“危繁脏重”作业,应用了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激光除锈机器人。通过可方便拆卸组装的导轨,实现机器人对大尺寸箱型柱/箱型梁结构等的自动焊接。采用脉冲激光,搭配高质量光纤传输线缆,电光转化率高,除锈效率为角磨机除锈的2.1倍,适用于焊接前坡口位置除锈、探伤前除锈、曲面除锈等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现场也应用了智能扫描机器人、混凝土振捣机器人、智能打磨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
△建筑机器人
BIM+VR后端管理
当前已采集地下、地上共计70个测量点位数据,通过BIM+VR技术,实景查看项目现场,并将施工现场与BIM模型进行1:1比对,通过模型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比对,各阶段全景模型对比,方便后台端对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偏差等查询与管理,提高施工前模拟阶段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管理平台
BIM+AR-前端指导核验
目前项目已在地下室与地上共布置约300处AR二维码识别点,AR可视化指导现场施工核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通过二维码识别,将BIM模型进行厘米级定位,1:1叠加在施工现场,可进行可视化工序模拟、预留预埋精准核验、复杂管综可视化交底与核验等,在现场进行可视化指导与核验,提升设计施工协同, 辅助项目得到“实模一致”的BIM模型资产。
光荷储充一体化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将光伏组件和临建房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模块化集成。光荷储充一体化产品通过储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算法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可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供给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钢结构智能加工技术应用
钢结构加工厂集成机器人、高精度变位机、人机交互设备等智能装备,利用机器人控制、智能分析感知系统、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钢结构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操作安全和环保要求,通过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风险,标准化生产提升构件质量生产与质量,惠州工厂共设置9条生产线,7大智能中心,186个工位,年产能达25万吨。
△钢结构加工厂
概况
玛丝菲尔总部大厦位于龙华区的大浪时尚小镇,由新西兰国宝级建筑工作室Van Brandenburg事务所设计,占地面积达到惊人的12万㎡。设计理念为“仿生”,即对自然生命形态和物质形态的仿生再塑。从空中俯视下去,整个建筑群就像一只巨鸟俯卧在树冠之上,双翅欲展,准备飞向云端之上。建筑内部每一处设计都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深敬意与灵感汲取。瓷片栈道仿佛流水旋涡般灵动,而屋檐则如树冠般错落有致,层叠的石壁则如同藤蔓般缠绕,充满生命力。此外,动物生命的元素也在建筑中得以巧妙呈现,使得整个建筑群在动静之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流动与呼吸感。置身其中,仿佛步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丛林世界。
△ 鸟瞰图
BIM技术
江苏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BIM技术,通过建立BIM实施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技术应用规划,实现了项目的高效管理。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涵盖了从三维建模、管综深化、设计优化、碰撞检测、净高分析、预留孔洞、施工模拟分析到算量辅助等多个方面,同时,项目团队还探索了3D扫描、3D打印、天棚结构层与装饰层“倒置法”施工技术等创新应用,以及智能建造、智能平台、绿色建造等集成应用,确保了施工的高精度和高质量,体现了BIM技术在复杂建筑项目中的全面价值和潜力。
△ BIM应用
二、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
2024年9月8日,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导,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同济大学国家土建工程中心、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实验室动物设施与装备技术分会主办,广州国家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净化中心、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广州惠勒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协办的“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星楼二号报告厅成功举办。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原副局长洪海灵,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唐振忠,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俊弛,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宋博通,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秘书长赵泽毓,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副总工程师李中卓,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刘玲等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共计百余人参会,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宋博通主持。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行业发展政策,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创新融合发展,连接人才培育、科研创新和技术应用,促进智能建造学科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共同推动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邀请到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智能环境团队负责人刘东,广州国家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傅江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净化中心副主任、环能设计院副院长梁磊,广州惠勒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深圳壹创国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洁净室设计总监,总咨询师田耀荣等专家围绕“科学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专题研讨会
会议伊始,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唐振忠,深圳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俊弛分别致词,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为本次会议奠定了基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净化中心副主任,环能设计院副院长梁磊,对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工程建设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展开主题分享。同时介绍了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对未来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发展方向和热点进行了研讨和展望。
△梁 磊
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智能环境团队负责人刘东,带来以“科学实验室通风技术探讨”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实验室通风工程目标是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实验工艺流程可靠执行及环境保护,支撑科研、检测及教育等低碳可持续发展。
△刘 东
广州国家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傅江南以“高水平动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GB14925-2023《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新标准颁布实施后,一些新建、改建的设施出现了新特点,为了更好的设计高标准的设施,适应我国生命医药科学研究发展所需的实验室,对高标准实验动物设施工艺设计的重点进行突出介绍,供同行参考。
△傅江南
广州惠勒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以“实验室环境控制及综合运维管理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为题,主要介绍了惠勒实验室环境控制及综合运维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中涵盖设备运行管理、环境安全监督、应急突发事件处理等功能板块,通过自适应控制技术监测和控制实验室环境,确保安全性与节能效果,适用于医疗卫生、科研机构、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
△王 斌
深圳壹创国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洁净室设计总监,总咨询师田耀荣,以“交叉学科背景下科研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探讨”为主题进行主题分享。她认为,交叉学科背景下科研实验室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实验室不同的功能需求、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安全性和高效率设计。本报告分享了科研实验室各学科实验室特点和规划要求设计,并总结了不同实验室对洁净度的表达方式及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全流程,对二次装修的交叉学科实验室设计和建设中的暖通、危化品存储、用电、UPS、加固、废水、废气等提供了经验数据和处理方案,以更好促进科研实验室的健康发展。
△田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