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985高校拟“下线”土木专业,智能建造专业成新宠?
发布日期:2024-09-10 来源: 阅读: 396
近日,山东大学发布《山东大学2024年度拟申请(含预备案)增设及撤销本科专业公示》,明确提到,拟撤销土木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8月20日,据中国教育在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发布《关于公示2024年度拟撤销本科专业的通知》,拟撤销建筑学等9个本科专业。事实上,2023年高招季,一名考生以453分捡漏考上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网上引起一阵哗然。相较往年,该专业最低分、最低排位均出现大幅下滑。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从撤销专业的学科门类看,根据近5年数据,工学门类以30.95%的占比高居榜首,成为撤销数量最多的学科类型,管理学、理学紧随其后。公开资料显示,山东大学的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于2020年获批,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于2022年获批,工程软件专业于2024年获批。其中,山东大学是全国继清华大学后第二所获批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校,是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工程软件两个专业的全国首设高校。
▲鲁中晨报
不过,早在今年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已同意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今年7月,钱七虎院士在一次论坛上表示,要认识到土木工程产业已经从建造为主的阶段进入到建造与维护健康管理,也就是保养、检测、维护、修理并重的新阶段。土木工程学科也应当从传统的土木工程建造向土木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建造转型。“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设计,少人式和无人化自主施工,和土木工程的预防性,乃至预知性维护管理,正在全面重塑土木工程产业和科学的内容体系。”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高招调查报告》,全国范围大部分高校土木专业分数都出现了明显的滑坡,录取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同济大学在山东的录取位次下跌了400多位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招生总量未变的情况下,录取考生的位次下跌了近5000个位次,四川大学与湖南大学则分别下跌1069和2771个位次。“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周期。近二三年楼市低迷,让传统土建类专业陷入发展固化和认知偏差的迷局。”广州大学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曾回应称,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土建行业需求的专业认知存在误区,导致社会面和网络宣传出现诸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厦门大学土木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陈雪祺就是一个例子。他学了7年土木工程,专业最对口的工作是施工设计,但因为兴趣和行业原因,他并没有做相关的工作,在先后做过地产类的咨询实习后,他签约了某互联网大厂的渠道销售岗位。在一档节目中,考研名师张雪峰曾将这种行为称为“爬坑”。在本轮高校专业大调整中,“智能建造”的走红具有代表性。近五六年,全国高校新增专业以新工科为主,最多的是以“智能/智慧+传统工科”命名的新专业,例如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智慧能源等。另一类是为了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需求,最典型的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以及碳中和相关专业等。“智能建造与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今年6月,高考刚结束,某“双一流”大学的土木工程硕士陆硫就开始一遍遍回答这一问题。亲朋好友,以及通过各种关系找过来的准大一生,都来向他咨询近年来大火的智能建造专业。六年前,这一专业才在同济大学设立。今年,共有46所高校新获批该专业。“我的回答是,几乎没有区别。”陆硫是传统土木工程科班出身,他认为,“智能建造也好、智能制造也好,重点是后边的两个字,前面俩字只是一件马甲。”在社交媒体上,输入“智能建造”,也会跳出各种学长学姐的劝退帖,“只是土木换皮,别来,快跑!”但事实上,随着第一届智能建造学生陆续毕业,近两年,才开始密集出现这样的评论。回到2020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土木行业的压力愈发凸显,土木工程荣登“新天坑”专业榜首,报考遇冷。正是在这一时刻,“智能建造”成为拯救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救世主”。该专业在当年第一次猛增,23所高校成功申报,包括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大学等。对考生家长而言,在众所周知的人工智能时代,戴有“智能”帽子的专业,至少听起来就业不愁。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院教授胡娟认为,专业冷热变化是非常自然的现象,社会分工不断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随着劳动力市场饱和,一些专业变冷,一些专业如人工智能等又不断变热。“高校专业设置主要遵循两种逻辑:一种是知识发展的认识论逻辑,一种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逻辑。两者同时发挥作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影响,后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胡娟表示,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也会存在“有限理性”,在土木专业热门时,很多学校会扩招,原来没有的也会增设,而家长和学生更容易受眼前市场的影响。“土木专业以前膨胀太快,现在有所收缩,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批人刚好赶上变化的节点,可能会面临着阵痛。”胡娟认为,学生和家长在报专业时,不能被一时的冷热牵着鼻子走,坚持自己的兴趣,多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尽量选择更符合未来发展的专业。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指出:“2024年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了这一波专业设置调整的风潮,可以预见,2025年的本科专业调整力度也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