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学会新闻

走访交流 | 学会开展“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4-08-09     来源:     阅读: 133


“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

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模式和绿色建筑产业的最新动态,探索未来合作机会,学习借鉴多方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8月9日,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以“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为主题的走访交流活动。


学会副会长、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屏,学会副秘书长、武汉理工大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周勤,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吕志华,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卫丽亚,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及协会专家、理事单位代表等一行20余人

共同走进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深圳国际低碳城交流研讨。




01

走访交流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



学会一行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工作人员带领下现场参观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对其在以健康、绿色、可持续等主题打造的建筑与社区融合性建筑空间展开参观学习


△合影留念


在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深入了解生物圈三号在绿色建筑方面设计和运营理念。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对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在微电网、储能设备、空间设计、环保用材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其展示的绿色建筑技术、智能系统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给各位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深圳国际低碳城



下午,学会一行前往深圳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国家八大低碳城试点城市项目之一,是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的示范区。在此次走访交流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了解其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学习了低碳城在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创新成果。


△合影留念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其核心低碳技术:太阳能光伏、智慧园区系统、微藻氧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走访学习,了解到深圳市国际低碳城在推动建筑转型、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成就。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02

座谈交流



在走访交流过程中,学会交流团在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展开座谈研讨,针对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经验、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案例分析及低碳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讨论。


△会议现场


学会副秘书长、武汉理工大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周勤简要介绍了学会基本情况,并就当前绿色建造、绿色建材、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进行了交流。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吕志华介绍了华东地区在绿色建造方面的经验并就万科碳中和试验园区与上海市的低碳建筑进行了分析对比。


华南农业大学李敏教授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希望与会各企业进一步深入合作,将案例升级为我国绿色建造提供更优秀的范本。


奥意建筑可持续中心主任韦久跃就万科碳中和试验园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奥意建筑业务与深圳绿色建造发展进行了交流。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卫丽亚表示,此次活动所参观项目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具有领先性、前瞻性,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整体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参与学会、融入学会,共同致力于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的研究,为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交流会上与会的各方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续等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周勤

△李敏

△吕志华

△韦久跃

△卫丽亚

△领导专家发言(按照讲话顺序)


学会副会长、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屏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会始终致力于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持续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具有强大的后劲和韧性,我们始终秉承开放的心态,欢迎各界企业的加入共同交流、研究、进步,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她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期间,我们一方面要紧跟存量市场的开发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要研究出真正能随自然环境改变而实现自适应的算法,以数字节能的方式实现真正的绿色低碳。


△张银屏


03

项目简介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



生物圈三号作为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平台,秉持“科技创新,自然融合”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从“清洁能源、绿色建筑、低碳交通、资源循环、生物多样性、碳资产管理、生活方式倡导”等七大维度共同发力,打造碳中和社区。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近期成功获得WELL Community 、WELL Core双铂金级认证,万科中心园区成为国内首个获得WELL铂金认证的既有社区,也成为少有的荣获LEED、WELL双铂金认证的建筑。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中国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园区,以“碳中和、生物多样性、艺术美学、运动健康”四大维度打造美好生活样板,早在14年前就已采纳国内外绿色建筑理念进行规划与设计,随后获得多项国内外绿色权威奖项。


△大梅沙万科中心荣获美国WELL社区铂金级认证

△大梅沙万科中心荣获美国WELL健康建筑标准铂金级认证



1

微电网

····

····

····


微电网系统


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通过400多个智能电表对园区不同板块、不同楼层、不同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结合园区不同业态的用电习惯进行智能化管理降低整体能耗;同时其最大特点在于背后的模型算法,团队通过打造人工智能系统,根据过往数据、用户习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并进行预测及策略优化。可预测未来24小时的用电曲线和用电需求,并结合天气、温度等因素预测产电量,通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制定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供电策略。


△微电网系统

储能设备


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的储能系统,配合光伏发电、智慧用能平台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园区绿电使用比例,并减少能耗,承载了能源流动过程中"蓄水池"的功能,建筑里的照明、电梯、空调等都是这个微网中的负荷,源网荷储,就构成了这座建筑的微电网。


园区采用零探智能TensorpacT分布式储能系统,通过对园区侧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占比提升的背景下,新型储能作造,根据用户侧负荷的特性曲线和光伏发电出力的变化配备400kWh/200kW储能,按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电源自律控制、柔性负荷自治控制",保障微电网系统稳定运行并尽可能全部消纳光伏的发电量,避免"弃光"现象,最大限度提高微电网的绿电比例和分布式能源的就地利用率,达到能源需求与生产供给协调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直接降低运营碳排放及市电电费成本,进一步增加微网的经济收益,促进能源利用绿色、低碳、生态、智慧等高标准目标的达成。


△储能设备


2

空间布局

····

····

····


空间结构


万科中心犹如躺下的摩天楼。这座大楼的长度几乎和美国的帝国大厦的高度划等号,以“躺平“的姿态向生态大梅沙致敬;又因以建造跨海大桥的斜拉索方式建造,被称为漂浮的地平线。万科中心将主要的功能体量架空,以水平几何形态连接在一起,整个建筑犹如从海平面升起将地面最大程度地还原给人与自然。同时使得这里形成一个气流可渗透的微气候公共休憩景观——山海之间的风可以在楼宇之间自由穿过。综合利用大面积绿化、首层架空、生态水景等措施优化社区微气候,降低社区热岛强度。


△空间结构


"生物圈三号"攀岩墙


"生物圈三号"攀岩墙是由美国设计师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于融化的冰川,是国内施工难度、设计造型最独特的人工岩壁。整个攀岩墙形似自然山体,含有峡谷、裂缝、山石的造型特征,非常自然地嵌入大陆主体建筑中。攀岩墙的可攀爬面积2516平方米,岩壁为15米高,最高攀爬高度35米,是深圳乃至广东地区最大、最高的攀岩墙。


△攀岩墙


屋顶花园


在深圳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万科中心的屋顶,万科公益基金会以改良土壤为起点,在4年的时间里,逐步形成了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近零碳花园。


花园践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绿色理念,80%以上的材料都取自园区内原有废弃物。花园不允许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而是靠黑水虻吃掉厨余垃圾产生的粪便形成天然有机肥料,改良园区土壤,建立了“近零碳循环”体系。


长期以来屋顶花园由碳中和园区的在地员工共建共享,大家在这里挥洒汗水,种花种菜,养鸡喂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园区工作者忘却工作繁忙的“屋顶桃源”。


△屋顶花园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以社区厨余垃圾精细化分类为基础,以“黑水虻+社区厨余+绿化垃圾就地循环”模式为核心,通过在社区引入黑水虻养殖技术,推动厨余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可有效降低人均生活垃圾末端清运处理量,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数据显示,这种密闭式、全自动化的立体养殖方式,每日可处理社区厨余垃圾3吨,同时将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氮转化为稳定且高附加值的生物质,碳减排效益明显(预计年减排量970.5tCO2eq,相当于种植7千多棵树),产出物还可快速用于饲料化、肥料化应用,与周边梧桐山绿道自然土质涵养、生物多样性积极互动,具有重要的生态示范意义。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环保用材


万科中心内大规模地使用竹子作为室内装修材料。会议室的墙、门、办公桌椅等都是使用竹子做成。竹子是一种优质的材料,又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绿色建材。它质量轻、韧性好,且纹理清晰手感好,成材快,生长3-5年就可以投入使用材料还可以100%回收和再利用。

项目的青云报告厅使用了用废弃易拉罐和工业废铝融合发泡支撑的泡沫铝。这种材料可以100%循环利用,具有超轻性、耐高温的特点通过发泡制成的材料拥有很多孔隙,具有很好的吸音效果。


△青云报告厅



3

艺术美学

····

····

····


光影艺术


在梅沙艺术中心,作为推动创新与可持续生活理念研究和实践的引擎,致力于推广艺术、科技与环保理念,倾力培育和激发社区的文化活力。梅沙艺术中心自2023年开办以来,已策划展出数个与自然艺术相关的高品质展览,并组织相关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探梦达利大型沉浸式艺术展”、“冰与煤大型气候变化视觉展-‘冰之河’”展览、“运河穿越”图像展等。


△探梦达利大型沉浸式艺术展

环保雕塑


在梅沙艺术中心,一件以“牛”为主题的雕塑展品格外吸引眼球。它脖子向左侧倔强地扭曲着,两只犄角斜刺向上,四条强健的牛腿使劲蹬地,似乎随时都会离开基台,冲向前方。走近一看,清晰可见各种易拉罐、水瓶、瓶盖、勺子、吸管、餐盒、塑料刀叉等。这头特别的“牛”,曾伫立于北京故宫的长信门外,是游客们争相合影的“网红”。如今,这件最“牛”雕塑作品来到了梅沙艺术中心,继续它的艺术之旅。


△最“牛”雕塑



深圳国际低碳城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国家八大低碳城试点城市项目之一,作为试点区,将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会展中心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由展示馆、会议馆、交易馆、四合院等组成。


太阳能光伏版


太阳能光伏系统从发电到使用共分为6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尽量提高效率、减少转化和传输过程中电能的损耗、降低维护成本,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


会展中心共有5000多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和约250平方米的建筑米面光电幕墙,每年可以发电1273000度、减少碳排放574000千克。


光伏板还配有光伏控制器,可以通过降低电压、提高电流的方式,解决被遮挡部分的光伏板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5%~30%的发电量。


园区采用最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在光伏发电高峰期存储多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时期,通过逆变器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化成供家电设备使用的交流电,智能实时调控。储能系统还可以对电网进行反向供电,产生经济效益。


园区内使用节能电器,总节约能耗量大于35%,可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显示每个设备的实时能耗使用情况,综合管控。


△太阳能光伏板

智慧园区系统


智慧园区系统包括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展示层。感知层 以多项监管系统组成;平台层包括云储存、数据分析、支付平台、 AI服务;应用层包括警报类、监测类、调控类、管理类的园区管理场景;展示层整合PC端、移动端、云端架构,提供统一系统对接途径,线上全局管控,方便快捷!

该系统支持全场景接入,从发电、储能、用电的全周期闭环出发,通过低碳的措施、高效的设备、智能的系统、精细的管理,实现低碳的可视、用能的分析、异常的诊断和管理的优化,打造智慧低碳园区。


△智慧园区系统

微藻氧吧


微藻氧吧是一种通过微藻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负氧离子、产生氧气的装置。微藻的绿色固碳供氧技术在营造绿色健康环境的同时,减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给土壤改善、水体净化等领域带来经济效益。微藻生物反应器还可以装饰建筑物的外观,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一棵树一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10平方米,2-4米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年固定6.1吨二氧化碳,是树木固碳能力10-50倍。


△微藻氧吧

光储充电桩系统


光储充电桩系统包含四个步骤:

第一步 光伏发电:光伏板配备可自动追光技术,提升发电量约10%,年发电量1.5万度

第二步 电池储能:充电桩利用电池吸收低谷电,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同时以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补充,有效减少充电站高峰期的电网负荷,节能率提升至15%。

第三步 交直流电转换: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园区用电相融合,采用直流母线,减少了电能变换环节,提高了系统效率。

第四步 充放电控制:微电网管理系统可根据实时的天气、电价、新能源车电池状态信息,通过充放电的控制大道最优的电能传输策略,年减碳量6.7吨,节约标准煤4.6吨。


△光储充电桩



编辑:朱禹诺

审核:李洪东



“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

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模式和绿色建筑产业的最新动态,探索未来合作机会,学习借鉴多方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8月9日,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以“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为主题的走访交流活动。


学会副会长、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屏,学会副秘书长、武汉理工大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周勤,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吕志华,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卫丽亚,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及协会专家、理事单位代表等一行20余人

共同走进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深圳国际低碳城交流研讨。




01

走访交流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



学会一行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工作人员带领下现场参观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对其在以健康、绿色、可持续等主题打造的建筑与社区融合性建筑空间展开参观学习


△合影留念


在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深入了解生物圈三号在绿色建筑方面设计和运营理念。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对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在微电网、储能设备、空间设计、环保用材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其展示的绿色建筑技术、智能系统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给各位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深圳国际低碳城



下午,学会一行前往深圳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国家八大低碳城试点城市项目之一,是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的示范区。在此次走访交流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了解其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学习了低碳城在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创新成果。


△合影留念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其核心低碳技术:太阳能光伏、智慧园区系统、微藻氧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走访学习,了解到深圳市国际低碳城在推动建筑转型、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成就。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02

座谈交流



在走访交流过程中,学会交流团在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展开座谈研讨,针对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经验、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案例分析及低碳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讨论。


△会议现场


学会副秘书长、武汉理工大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周勤简要介绍了学会基本情况,并就当前绿色建造、绿色建材、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进行了交流。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吕志华介绍了华东地区在绿色建造方面的经验并就万科碳中和试验园区与上海市的低碳建筑进行了分析对比。


华南农业大学李敏教授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希望与会各企业进一步深入合作,将案例升级为我国绿色建造提供更优秀的范本。


奥意建筑可持续中心主任韦久跃就万科碳中和试验园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奥意建筑业务与深圳绿色建造发展进行了交流。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卫丽亚表示,此次活动所参观项目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具有领先性、前瞻性,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整体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参与学会、融入学会,共同致力于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的研究,为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交流会上与会的各方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续等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周勤

△李敏

△吕志华

△韦久跃

△卫丽亚

△领导专家发言(按照讲话顺序)


学会副会长、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屏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会始终致力于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持续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具有强大的后劲和韧性,我们始终秉承开放的心态,欢迎各界企业的加入共同交流、研究、进步,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她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期间,我们一方面要紧跟存量市场的开发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要研究出真正能随自然环境改变而实现自适应的算法,以数字节能的方式实现真正的绿色低碳。


△张银屏


03

项目简介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



生物圈三号作为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平台,秉持“科技创新,自然融合”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从“清洁能源、绿色建筑、低碳交通、资源循环、生物多样性、碳资产管理、生活方式倡导”等七大维度共同发力,打造碳中和社区。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近期成功获得WELL Community 、WELL Core双铂金级认证,万科中心园区成为国内首个获得WELL铂金认证的既有社区,也成为少有的荣获LEED、WELL双铂金认证的建筑。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中国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园区,以“碳中和、生物多样性、艺术美学、运动健康”四大维度打造美好生活样板,早在14年前就已采纳国内外绿色建筑理念进行规划与设计,随后获得多项国内外绿色权威奖项。


△大梅沙万科中心荣获美国WELL社区铂金级认证

△大梅沙万科中心荣获美国WELL健康建筑标准铂金级认证



1

微电网

····

····

····


微电网系统


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通过400多个智能电表对园区不同板块、不同楼层、不同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结合园区不同业态的用电习惯进行智能化管理降低整体能耗;同时其最大特点在于背后的模型算法,团队通过打造人工智能系统,根据过往数据、用户习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并进行预测及策略优化。可预测未来24小时的用电曲线和用电需求,并结合天气、温度等因素预测产电量,通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制定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供电策略。


△微电网系统

储能设备


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的储能系统,配合光伏发电、智慧用能平台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园区绿电使用比例,并减少能耗,承载了能源流动过程中"蓄水池"的功能,建筑里的照明、电梯、空调等都是这个微网中的负荷,源网荷储,就构成了这座建筑的微电网。


园区采用零探智能TensorpacT分布式储能系统,通过对园区侧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占比提升的背景下,新型储能作造,根据用户侧负荷的特性曲线和光伏发电出力的变化配备400kWh/200kW储能,按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电源自律控制、柔性负荷自治控制",保障微电网系统稳定运行并尽可能全部消纳光伏的发电量,避免"弃光"现象,最大限度提高微电网的绿电比例和分布式能源的就地利用率,达到能源需求与生产供给协调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直接降低运营碳排放及市电电费成本,进一步增加微网的经济收益,促进能源利用绿色、低碳、生态、智慧等高标准目标的达成。


△储能设备


2

空间布局

····

····

····


空间结构


万科中心犹如躺下的摩天楼。这座大楼的长度几乎和美国的帝国大厦的高度划等号,以“躺平“的姿态向生态大梅沙致敬;又因以建造跨海大桥的斜拉索方式建造,被称为漂浮的地平线。万科中心将主要的功能体量架空,以水平几何形态连接在一起,整个建筑犹如从海平面升起将地面最大程度地还原给人与自然。同时使得这里形成一个气流可渗透的微气候公共休憩景观——山海之间的风可以在楼宇之间自由穿过。综合利用大面积绿化、首层架空、生态水景等措施优化社区微气候,降低社区热岛强度。


△空间结构


"生物圈三号"攀岩墙


"生物圈三号"攀岩墙是由美国设计师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于融化的冰川,是国内施工难度、设计造型最独特的人工岩壁。整个攀岩墙形似自然山体,含有峡谷、裂缝、山石的造型特征,非常自然地嵌入大陆主体建筑中。攀岩墙的可攀爬面积2516平方米,岩壁为15米高,最高攀爬高度35米,是深圳乃至广东地区最大、最高的攀岩墙。


△攀岩墙


屋顶花园


在深圳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万科中心的屋顶,万科公益基金会以改良土壤为起点,在4年的时间里,逐步形成了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近零碳花园。


花园践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绿色理念,80%以上的材料都取自园区内原有废弃物。花园不允许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而是靠黑水虻吃掉厨余垃圾产生的粪便形成天然有机肥料,改良园区土壤,建立了“近零碳循环”体系。


长期以来屋顶花园由碳中和园区的在地员工共建共享,大家在这里挥洒汗水,种花种菜,养鸡喂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园区工作者忘却工作繁忙的“屋顶桃源”。


△屋顶花园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以社区厨余垃圾精细化分类为基础,以“黑水虻+社区厨余+绿化垃圾就地循环”模式为核心,通过在社区引入黑水虻养殖技术,推动厨余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可有效降低人均生活垃圾末端清运处理量,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数据显示,这种密闭式、全自动化的立体养殖方式,每日可处理社区厨余垃圾3吨,同时将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氮转化为稳定且高附加值的生物质,碳减排效益明显(预计年减排量970.5tCO2eq,相当于种植7千多棵树),产出物还可快速用于饲料化、肥料化应用,与周边梧桐山绿道自然土质涵养、生物多样性积极互动,具有重要的生态示范意义。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环保用材


万科中心内大规模地使用竹子作为室内装修材料。会议室的墙、门、办公桌椅等都是使用竹子做成。竹子是一种优质的材料,又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绿色建材。它质量轻、韧性好,且纹理清晰手感好,成材快,生长3-5年就可以投入使用材料还可以100%回收和再利用。

项目的青云报告厅使用了用废弃易拉罐和工业废铝融合发泡支撑的泡沫铝。这种材料可以100%循环利用,具有超轻性、耐高温的特点通过发泡制成的材料拥有很多孔隙,具有很好的吸音效果。


△青云报告厅



3

艺术美学

····

····

····


光影艺术


在梅沙艺术中心,作为推动创新与可持续生活理念研究和实践的引擎,致力于推广艺术、科技与环保理念,倾力培育和激发社区的文化活力。梅沙艺术中心自2023年开办以来,已策划展出数个与自然艺术相关的高品质展览,并组织相关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探梦达利大型沉浸式艺术展”、“冰与煤大型气候变化视觉展-‘冰之河’”展览、“运河穿越”图像展等。


△探梦达利大型沉浸式艺术展

环保雕塑


在梅沙艺术中心,一件以“牛”为主题的雕塑展品格外吸引眼球。它脖子向左侧倔强地扭曲着,两只犄角斜刺向上,四条强健的牛腿使劲蹬地,似乎随时都会离开基台,冲向前方。走近一看,清晰可见各种易拉罐、水瓶、瓶盖、勺子、吸管、餐盒、塑料刀叉等。这头特别的“牛”,曾伫立于北京故宫的长信门外,是游客们争相合影的“网红”。如今,这件最“牛”雕塑作品来到了梅沙艺术中心,继续它的艺术之旅。


△最“牛”雕塑



深圳国际低碳城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国家八大低碳城试点城市项目之一,作为试点区,将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会展中心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由展示馆、会议馆、交易馆、四合院等组成。


太阳能光伏版


太阳能光伏系统从发电到使用共分为6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尽量提高效率、减少转化和传输过程中电能的损耗、降低维护成本,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


会展中心共有5000多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和约250平方米的建筑米面光电幕墙,每年可以发电1273000度、减少碳排放574000千克。


光伏板还配有光伏控制器,可以通过降低电压、提高电流的方式,解决被遮挡部分的光伏板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5%~30%的发电量。


园区采用最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在光伏发电高峰期存储多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时期,通过逆变器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化成供家电设备使用的交流电,智能实时调控。储能系统还可以对电网进行反向供电,产生经济效益。


园区内使用节能电器,总节约能耗量大于35%,可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显示每个设备的实时能耗使用情况,综合管控。


△太阳能光伏板

智慧园区系统


智慧园区系统包括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展示层。感知层 以多项监管系统组成;平台层包括云储存、数据分析、支付平台、 AI服务;应用层包括警报类、监测类、调控类、管理类的园区管理场景;展示层整合PC端、移动端、云端架构,提供统一系统对接途径,线上全局管控,方便快捷!

该系统支持全场景接入,从发电、储能、用电的全周期闭环出发,通过低碳的措施、高效的设备、智能的系统、精细的管理,实现低碳的可视、用能的分析、异常的诊断和管理的优化,打造智慧低碳园区。


△智慧园区系统

微藻氧吧


微藻氧吧是一种通过微藻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负氧离子、产生氧气的装置。微藻的绿色固碳供氧技术在营造绿色健康环境的同时,减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给土壤改善、水体净化等领域带来经济效益。微藻生物反应器还可以装饰建筑物的外观,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一棵树一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10平方米,2-4米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年固定6.1吨二氧化碳,是树木固碳能力10-50倍。


△微藻氧吧

光储充电桩系统


光储充电桩系统包含四个步骤:

第一步 光伏发电:光伏板配备可自动追光技术,提升发电量约10%,年发电量1.5万度

第二步 电池储能:充电桩利用电池吸收低谷电,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同时以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补充,有效减少充电站高峰期的电网负荷,节能率提升至15%。

第三步 交直流电转换: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园区用电相融合,采用直流母线,减少了电能变换环节,提高了系统效率。

第四步 充放电控制:微电网管理系统可根据实时的天气、电价、新能源车电池状态信息,通过充放电的控制大道最优的电能传输策略,年减碳量6.7吨,节约标准煤4.6吨。


△光储充电桩



编辑:朱禹诺

审核:李洪东



“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

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模式和绿色建筑产业的最新动态,探索未来合作机会,学习借鉴多方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8月9日,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以“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为主题的走访交流活动。


学会副会长、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屏,学会副秘书长、武汉理工大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周勤,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吕志华,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卫丽亚,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敏及协会专家、理事单位代表等一行20余人

共同走进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深圳国际低碳城交流研讨。




01

走访交流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



学会一行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工作人员带领下现场参观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对其在以健康、绿色、可持续等主题打造的建筑与社区融合性建筑空间展开参观学习


△合影留念


在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深入了解生物圈三号在绿色建筑方面设计和运营理念。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对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在微电网、储能设备、空间设计、环保用材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其展示的绿色建筑技术、智能系统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给各位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深圳国际低碳城



下午,学会一行前往深圳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低碳城作为国家八大低碳城试点城市项目之一,是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的示范区。在此次走访交流中,学会走访交流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了解其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学习了低碳城在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创新成果。


△合影留念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其核心低碳技术:太阳能光伏、智慧园区系统、微藻氧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走访学习,了解到深圳市国际低碳城在推动建筑转型、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成就。


△学会走访交流团队一行参观交流


△现场照片


02

座谈交流



在走访交流过程中,学会交流团在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展开座谈研讨,针对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经验、低碳技术应用与推广案例分析及低碳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讨论。


△会议现场


学会副秘书长、武汉理工大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周勤简要介绍了学会基本情况,并就当前绿色建造、绿色建材、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进行了交流。


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吕志华介绍了华东地区在绿色建造方面的经验并就万科碳中和试验园区与上海市的低碳建筑进行了分析对比。


华南农业大学李敏教授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希望与会各企业进一步深入合作,将案例升级为我国绿色建造提供更优秀的范本。


奥意建筑可持续中心主任韦久跃就万科碳中和试验园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奥意建筑业务与深圳绿色建造发展进行了交流。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卫丽亚表示,此次活动所参观项目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具有领先性、前瞻性,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整体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参与学会、融入学会,共同致力于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的研究,为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交流会上与会的各方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续等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周勤

△李敏

△吕志华

△韦久跃

△卫丽亚

△领导专家发言(按照讲话顺序)


学会副会长、上海城建(广东)科技创新与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屏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会始终致力于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可持续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具有强大的后劲和韧性,我们始终秉承开放的心态,欢迎各界企业的加入共同交流、研究、进步,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她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期间,我们一方面要紧跟存量市场的开发和节能改造,另一方面要研究出真正能随自然环境改变而实现自适应的算法,以数字节能的方式实现真正的绿色低碳。


△张银屏


03

项目简介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



生物圈三号作为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平台,秉持“科技创新,自然融合”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目标,从“清洁能源、绿色建筑、低碳交通、资源循环、生物多样性、碳资产管理、生活方式倡导”等七大维度共同发力,打造碳中和社区。


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近期成功获得WELL Community 、WELL Core双铂金级认证,万科中心园区成为国内首个获得WELL铂金认证的既有社区,也成为少有的荣获LEED、WELL双铂金认证的建筑。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中国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园区,以“碳中和、生物多样性、艺术美学、运动健康”四大维度打造美好生活样板,早在14年前就已采纳国内外绿色建筑理念进行规划与设计,随后获得多项国内外绿色权威奖项。


△大梅沙万科中心荣获美国WELL社区铂金级认证

△大梅沙万科中心荣获美国WELL健康建筑标准铂金级认证



1

微电网

····

····

····


微电网系统


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通过400多个智能电表对园区不同板块、不同楼层、不同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结合园区不同业态的用电习惯进行智能化管理降低整体能耗;同时其最大特点在于背后的模型算法,团队通过打造人工智能系统,根据过往数据、用户习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并进行预测及策略优化。可预测未来24小时的用电曲线和用电需求,并结合天气、温度等因素预测产电量,通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制定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供电策略。


△微电网系统

储能设备


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的储能系统,配合光伏发电、智慧用能平台等技术手段,大幅提升园区绿电使用比例,并减少能耗,承载了能源流动过程中"蓄水池"的功能,建筑里的照明、电梯、空调等都是这个微网中的负荷,源网荷储,就构成了这座建筑的微电网。


园区采用零探智能TensorpacT分布式储能系统,通过对园区侧配电系统的智能化占比提升的背景下,新型储能作造,根据用户侧负荷的特性曲线和光伏发电出力的变化配备400kWh/200kW储能,按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电源自律控制、柔性负荷自治控制",保障微电网系统稳定运行并尽可能全部消纳光伏的发电量,避免"弃光"现象,最大限度提高微电网的绿电比例和分布式能源的就地利用率,达到能源需求与生产供给协调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直接降低运营碳排放及市电电费成本,进一步增加微网的经济收益,促进能源利用绿色、低碳、生态、智慧等高标准目标的达成。


△储能设备


2

空间布局

····

····

····


空间结构


万科中心犹如躺下的摩天楼。这座大楼的长度几乎和美国的帝国大厦的高度划等号,以“躺平“的姿态向生态大梅沙致敬;又因以建造跨海大桥的斜拉索方式建造,被称为漂浮的地平线。万科中心将主要的功能体量架空,以水平几何形态连接在一起,整个建筑犹如从海平面升起将地面最大程度地还原给人与自然。同时使得这里形成一个气流可渗透的微气候公共休憩景观——山海之间的风可以在楼宇之间自由穿过。综合利用大面积绿化、首层架空、生态水景等措施优化社区微气候,降低社区热岛强度。


△空间结构


"生物圈三号"攀岩墙


"生物圈三号"攀岩墙是由美国设计师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于融化的冰川,是国内施工难度、设计造型最独特的人工岩壁。整个攀岩墙形似自然山体,含有峡谷、裂缝、山石的造型特征,非常自然地嵌入大陆主体建筑中。攀岩墙的可攀爬面积2516平方米,岩壁为15米高,最高攀爬高度35米,是深圳乃至广东地区最大、最高的攀岩墙。


△攀岩墙


屋顶花园


在深圳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万科中心的屋顶,万科公益基金会以改良土壤为起点,在4年的时间里,逐步形成了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近零碳花园。


花园践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绿色理念,80%以上的材料都取自园区内原有废弃物。花园不允许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而是靠黑水虻吃掉厨余垃圾产生的粪便形成天然有机肥料,改良园区土壤,建立了“近零碳循环”体系。


长期以来屋顶花园由碳中和园区的在地员工共建共享,大家在这里挥洒汗水,种花种菜,养鸡喂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园区工作者忘却工作繁忙的“屋顶桃源”。


△屋顶花园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以社区厨余垃圾精细化分类为基础,以“黑水虻+社区厨余+绿化垃圾就地循环”模式为核心,通过在社区引入黑水虻养殖技术,推动厨余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可有效降低人均生活垃圾末端清运处理量,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数据显示,这种密闭式、全自动化的立体养殖方式,每日可处理社区厨余垃圾3吨,同时将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氮转化为稳定且高附加值的生物质,碳减排效益明显(预计年减排量970.5tCO2eq,相当于种植7千多棵树),产出物还可快速用于饲料化、肥料化应用,与周边梧桐山绿道自然土质涵养、生物多样性积极互动,具有重要的生态示范意义。


△近零碳循环科普馆

环保用材


万科中心内大规模地使用竹子作为室内装修材料。会议室的墙、门、办公桌椅等都是使用竹子做成。竹子是一种优质的材料,又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绿色建材。它质量轻、韧性好,且纹理清晰手感好,成材快,生长3-5年就可以投入使用材料还可以100%回收和再利用。

项目的青云报告厅使用了用废弃易拉罐和工业废铝融合发泡支撑的泡沫铝。这种材料可以100%循环利用,具有超轻性、耐高温的特点通过发泡制成的材料拥有很多孔隙,具有很好的吸音效果。


△青云报告厅



3

艺术美学

····

····

····


光影艺术


在梅沙艺术中心,作为推动创新与可持续生活理念研究和实践的引擎,致力于推广艺术、科技与环保理念,倾力培育和激发社区的文化活力。梅沙艺术中心自2023年开办以来,已策划展出数个与自然艺术相关的高品质展览,并组织相关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探梦达利大型沉浸式艺术展”、“冰与煤大型气候变化视觉展-‘冰之河’”展览、“运河穿越”图像展等。


△探梦达利大型沉浸式艺术展

环保雕塑


在梅沙艺术中心,一件以“牛”为主题的雕塑展品格外吸引眼球。它脖子向左侧倔强地扭曲着,两只犄角斜刺向上,四条强健的牛腿使劲蹬地,似乎随时都会离开基台,冲向前方。走近一看,清晰可见各种易拉罐、水瓶、瓶盖、勺子、吸管、餐盒、塑料刀叉等。这头特别的“牛”,曾伫立于北京故宫的长信门外,是游客们争相合影的“网红”。如今,这件最“牛”雕塑作品来到了梅沙艺术中心,继续它的艺术之旅。


△最“牛”雕塑



深圳国际低碳城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国家八大低碳城试点城市项目之一,作为试点区,将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低碳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会展中心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由展示馆、会议馆、交易馆、四合院等组成。


太阳能光伏版


太阳能光伏系统从发电到使用共分为6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尽量提高效率、减少转化和传输过程中电能的损耗、降低维护成本,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标。


会展中心共有5000多平方米的光伏屋顶和约250平方米的建筑米面光电幕墙,每年可以发电1273000度、减少碳排放574000千克。


光伏板还配有光伏控制器,可以通过降低电压、提高电流的方式,解决被遮挡部分的光伏板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升5%~30%的发电量。


园区采用最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在光伏发电高峰期存储多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时期,通过逆变器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化成供家电设备使用的交流电,智能实时调控。储能系统还可以对电网进行反向供电,产生经济效益。


园区内使用节能电器,总节约能耗量大于35%,可以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显示每个设备的实时能耗使用情况,综合管控。


△太阳能光伏板

智慧园区系统


智慧园区系统包括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展示层。感知层 以多项监管系统组成;平台层包括云储存、数据分析、支付平台、 AI服务;应用层包括警报类、监测类、调控类、管理类的园区管理场景;展示层整合PC端、移动端、云端架构,提供统一系统对接途径,线上全局管控,方便快捷!

该系统支持全场景接入,从发电、储能、用电的全周期闭环出发,通过低碳的措施、高效的设备、智能的系统、精细的管理,实现低碳的可视、用能的分析、异常的诊断和管理的优化,打造智慧低碳园区。


△智慧园区系统

微藻氧吧


微藻氧吧是一种通过微藻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负氧离子、产生氧气的装置。微藻的绿色固碳供氧技术在营造绿色健康环境的同时,减少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给土壤改善、水体净化等领域带来经济效益。微藻生物反应器还可以装饰建筑物的外观,起到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一棵树一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10平方米,2-4米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年固定6.1吨二氧化碳,是树木固碳能力10-50倍。


△微藻氧吧

光储充电桩系统


光储充电桩系统包含四个步骤:

第一步 光伏发电:光伏板配备可自动追光技术,提升发电量约10%,年发电量1.5万度

第二步 电池储能:充电桩利用电池吸收低谷电,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同时以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补充,有效减少充电站高峰期的电网负荷,节能率提升至15%。

第三步 交直流电转换: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园区用电相融合,采用直流母线,减少了电能变换环节,提高了系统效率。

第四步 充放电控制:微电网管理系统可根据实时的天气、电价、新能源车电池状态信息,通过充放电的控制大道最优的电能传输策略,年减碳量6.7吨,节约标准煤4.6吨。


△光储充电桩



编辑:朱禹诺

审核:李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