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深圳:以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图

发布日期:2024-04-08     来源:     阅读: 413

图片

深圳

智能建造推动

建筑业转型升级

图片


图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建筑杂志社全媒体中心特推出智能建造专题报道,集中展示试点城市典型经验和创新案例,深入宣传智能建造发展成就,为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图片

数字孪生沙盘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以智能建造为突破口,以绿色化、工业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建设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更好发挥现代建筑业对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支点作用。


     自2022年以来,深圳市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积极建立智能建造技术、项目、产业、管理、人才、政策六大体系,有力保证和推动了智能建造发展。


图片


01

聚焦技术创新,协同联动一体化管理



深圳市研发应用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系统性集成数字设计、智慧商务、智能工厂、智慧工地和智慧运维5个子系统,在长圳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打通建筑设计、计价、招采、生产、施工以及运维全过程,实现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一体化管理。该项目在数字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高度工业化基础上,运用了大量智能建造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


一是发展数字设计。

     采用“云桌面”方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专业”的“三全BIM”协同模式,提供满足商务、制造、施工要求的BIM设计成果,将线下设计生成的数字孪生建筑,通过自主开发的轻量化引擎上传至互联网云平台,支持商务、制造、施工、运维的信息化管理。


二是推广智能生产。

     深圳市率先将BIM和人工智能应用在工厂中,配置世界一流的成套混凝土预制构件智能化生产设备,如国产墙板生产线、叠合楼板生产线、钢筋自动化生产线、固定模台生产线、德国进口的预应力空心板线、双面叠合墙板线、钢筋骨架全自动焊接生产线、混凝土智能化运输线等,搭建精益制造管理体系,实现构件自动清模、置笼、浇筑及养护等全部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通过科学管理和流程优化,实现预制构件标准化、批量化、智能化生产。


三是应用智慧商务。

     自主研发基于BIM的智慧商务系统,通过BIM正向设计,系统自动导出工程量清单,实现按进度计划的智能化算量、采购、排产下单,通过扫码可在平台中查询到构件的运输、安装状态,从而实现建筑项目进度的智能化管控,做到BIM的数字孪生。


四是搭建智慧工地。

     建造施工过程中以BIM模拟为基本点全面指导项目的建造施工,通过桩基分区检测、塔楼分段验收、N-20层竖向全专业穿插流水施工、市政先行等措施保障项目高效建造;在技术创新方面运用钢管滚压成型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技术、内窥镜法进行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格栅组合模架系统、定型铝合金冲孔网、新型塑料模板、3D点云扫描和钢筋绑扎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及智能建造设备,为高效建造奠定基石。


五是推动智慧运维。

     以BIM轻量化模型作为基础,用沉浸式VR的形式为业主提供在线的项目全景电子使用说明书。用户可在室内任意进行漫游,直观查看户型的布局以及整体效果、构件的做法、隐蔽管线等详细信息,数据真实可靠,便于用户对户型进行深入了解,提升用户体验,并为后续使用维护、隐患排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保证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营,配套设置合理、完善的信息设施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系统配套工程,保障项目整体智能化运维,保证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营。

图片




02

模块化集成,推动快速建造、绿色发展



模块化建筑有助于推动房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具备快速建造、绿色环保、经济高效、智慧集成等优势,成为助推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业低碳转型升级的关键利器。

     深圳市采用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MiC),在龙华区樟坑径保障房项目设计阶段将建筑拆分为一个个模块单元,在工厂内高效完成模块的结构、装修、水电、设备管线、卫浴设施等90%以上的工序,最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吊装及现浇受力构件混凝土后,形成完整建筑。模块化集成建筑作为世界范围内建筑工业化的高级表现形式,把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变立体垂直作业为水平流水作业,现场地下施工与工厂模块生产同时启动,打破生产顺序的空间约束,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大幅缩短项目建设时间、降低施工难度,使建造工期仅为传统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图片

龙华樟坑径保障房项目


     目前,深圳市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已突破混凝土模块技术楼层使用瓶颈。通过结构抗震试验研究技术、大震有限元分析技术、结构施工与运营阶段监测技术的应用,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与连梁和混凝土组装合成技术等,并充分发挥MiC模块结构特性,房间的保温隔热、隔音防震等舒适性功能大大优于常规建筑,外窗反打等工业化品质彻底杜绝漏水隐患。采用陶粒混凝土的轻质隔墙,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可有效改善房间保温隔热性能;基于施工使用的夹心墙体结构,可较传统住宅项目有效降低噪声8~10分贝,整体居住更加舒适。同时,深圳市通过综合运用MiC建造技术、BIM信息模型技术、C-Smart智慧工地平台,从工程设计、建材加工、施工建造、运营维护等不同环节寻找减排机会,助力建筑业绿色发展。


     下一步,深圳市将以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加速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赋能,加快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业,打造“深圳建造”品牌,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力争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原文见《建筑》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