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学会新闻

学会动态 | 学会开展“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第三期)主题交流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4-11-19     来源:     阅读: 446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建造技术和智能建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业会员企业交流与合作,提升会员企业在绿色智能建造领域的竞争力。深圳市绿色与智能建造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以“绿智赋能 碳索未来”系列主题(第三期)观摩活动。


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洪东,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马永志,垒知科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锐,广东沐峰节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仁龙,广东华棋消防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强,上海城建科创公司技术总监吴威,中建科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金珊,广东沐峰节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熊梓崴等一行10余人一同走进坪山区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坪山区委党校和坪山河石井调蓄池三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了这些项目的建设进展和新技术应用。在走访交流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个项目的亮点、设计理念、施工创新等内容,并与交流团队就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建科技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

创新科技引领未来




在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交流团队在项目经理张启光带领下参观了项目施工现场并展示了园区的设计、生产、施工、管理情况。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中建科技华南公司工程师金珊、彭宇及项目团队分别介绍了园区的总体布局、功能定位、产业规划等内容,在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中,交流团队听取了项目部对园区建设的详尽介绍。项目部详细阐述了园区的总体布局,包括地理位置、交通规划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融合。园区设计注重生态友好,以及高效的交通网络,确保了园区内外的便捷连接。


在功能定位方面,团队强调了园区将如何满足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定需求,包括研发、生产、测试和商业化的各个环节,以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团队还特别强调了园区在装配式EPC(工程、采购、施工)全过程中的创新实践,这不仅提高了建设效率,还确保了工程质量。园区的建筑采用了预制构件和模块化设计,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园区的建筑还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如智能照明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双方还深入讨论了园区在绿色建造和智能建造方面的应用,旨在减少环境影响,提高能效,并利用最新的技术提升园区的智能化水平。交流团队对园区的创新实践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可持续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问题。






特区建工集团坪山区委党校项目:

绿智建造示范工程




在坪山区委党校,在特区建工集团总承包事业部副总经理马玥及项目团队的带领下交流团队前往施工现场详细了解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建设进展和功能布局。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项目经理莫盼介绍了委党校在绿色建造、智能教学等方面的应用。交流团队对项目建设理念和施工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更好地拓展绿与智能建造进行了深入交流。在绿色建造方面,项目团队介绍了在区该项目中实施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措施减少碳排放和提高能效。考察团提出了关于如何进一步整合可再生能源和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建议。在智能建造方面,项目团队展示了他们在智能教室、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现实(VR)教学工具方面的创新应用。考察团就如何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评估提出了建议。





中建生态集团坪山河石井调蓄池项目:

生态与环境的守护者 



在坪山河石井调蓄池,交流团队见证了该项目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中建生态环境集团市场总监马永志详细介绍了坪山河及坪山河调蓄池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生态功能等内容,并重点介绍了调蓄池在海绵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交流团队对调蓄池的创新设计和施工技术表示了高度赞赏,并就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进行了深入探讨。


坪山河项目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创新实践和设计理念受到了交流团队的高度赞赏。该项目不仅在治理技术上展现了创新,还在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项目荣获了多项国家级奖项,包括“2020年—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以及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这些奖项分别代表了工程领域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质量奖、全国土木工程最高奖以及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坪山河项目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卓越,也体现了其在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领先地位。


坪山河项目的亮点在于其综合治污、防洪、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体化设计。项目采用了“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的新理念,这一设计方案先进,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ELA国际景观大奖“年度最佳开放空间景观奖金奖”和全国勘察设计奖一等奖。项目还首次提出了面向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的“流域统筹、单元控制、系统均衡”流域综合治理新理论,并首创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流域防洪排涝递进式风险识别的立体化精准治理技术、流域系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等,这些技术成果达到“总体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这些创新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应用,坪山河项目不仅提升了水质,还增强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全国生态修复、流域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标杆项目。







编辑:朱禹诺

审核:李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