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国际前沿

丁烈云院士:把握新发展机遇 智能技术重塑建筑未来

发布日期:2023-03-20     来源: 绿色智慧建造(广联达融媒体中心、营销服管理中心)     阅读: 397

    “数字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继续纵深演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已成为产业发展不可逆的必然选择。这一选择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未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时代潮头,预见发展大势,我们能否把握难得的时代机遇与政策红利,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技术,清醒地发出时代先声,在迷雾重重的十字路口,为行业发展及企业转型提供指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教授深度观点《把握新发展机遇 智能技术重塑建筑未来》。


一、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人工智能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筑业要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智能建造”,这为我国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建筑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工业化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创新模式,通过系统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知识自动化等技术,实现知识驱动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建造活动。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建筑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强调建筑业应通过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2013年7月,英国政府发布了《建造2025》(Construction2025)文件。该文件提出,到 2025年,将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33%,进度加快5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建造出口增加50%。

围绕这一战略,英国制定了建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将业务流程、结构化数据以及预测性人工智能进行集成,实现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2015年,德国联邦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部发布了《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发展路线图》,对数字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变革路径进行了描述,目的是在德国联邦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部的所辖领域逐步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持续提高工程设计精确度和成本确定性,不断优化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绩效。


二、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需做好四项关键任务

当前,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抢占技术竞争制高点,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需要完成好四项关键任务。

一是工程软件“补短板”。面向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加快制定工程软件标准体系,提升三维图形引擎的自主可控水平,打造以自主可控BIM软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软件生态。

二是工程物联网“显特色”。突破全要素感知柔性自适应组网、多模态异构数据智能融合等技术,强化工程物联网的应用价值。

三是工程机械“促升级”。建立健全智能化工程机械标准体系,打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壁垒,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创新多样化综合服务模式。

四是工程大数据“强优势”。创新数据采集、储存和挖掘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完整的工程大数据产业体系,增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能力,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三、牢牢把握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

2022 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建办市函〔2022〕189 号)发布,决定征集遴选部分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是建筑业面向“产业数字化”战略需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精神及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的具体举措。广大建筑业企业,尤其是试点城市的建筑业企业,要充分把握发展智能建造的机遇,全面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特别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理解“数据驱动”是智能建造的根本特征。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智能建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数据”的作用。基于模型的数字设计、智能化生产和装配、智慧运维等都离不开数据,“数据驱动”将贯穿智能建造的全过程。

二是要以价值为导向,实现提质增效。智能建造是工程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但不是简单的技术革新,需要从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目标和要求,充分认识智能建造的内涵。

不片面追求某些方面的技术先进性,而是更加注重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在推行智能建造过程中要坚持以价值为导向,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避免简单地堆砌信息技术。

三是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建筑业企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在推进智能建造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形成自身的特色。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选准突破口,合理配置资源,注重“以点带面”,充分挖掘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效益,实现数字化转型。


转载自《绿色智慧建造》